力学基础和专业基础(持续更新)
力学基础和专业基础(持续更新)
Charm_Hu材料力学
- 最近学了拉压、扭的部分,大致思路都是强度-刚度-应变能,公式也很类似。下面分享几个比较有意思的点:
第一个是小变形放大图,常用来解决超静定问题,依靠平衡方程和变形协调方程,再加上本构方程。这里的变形协调其实就是后面力法方程的本质,可以说是埋下伏笔了。 - 第二个是功互等定理和位移互等定理,在材料力学中只是当作附加部分讲了讲,并没有涉及其本质,具体推导可以参见 《结构力学》(龙驭球)第五章最后一节,用虚功原理予以解释,此外,那里还介绍了两个互等定理。注意:上述四个互等定理只适用于线性变形体系。
- 剪应力互等定理新的理解
详细可以参考一下这篇文章。感觉与以前理解不同的地方在于:取出来的单元体实际上六个面均有力,每个面有两个方向的切应力和一个正应力,相对的面上应力相等。(他给出的解释是单元体足够小,可以看作一个点,故相对的两个面力相等)1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1070058
- 非对称纯弯曲梁的正应力(《材料力学》下册1-1节)
推导得到了广义弯曲正应力,有一个印象即可。对于非对称弯曲,应该是指梁不具有对称平面,或者梁具有对称平面,但外力不作用在该平面内,梁将发生非对称弯曲。 开口薄壁截面梁的剪应力流和弯曲中心
截面剪应力流的方向确定:(简单的根据:与剪力平行的截面上剪应力流与剪力平行,例如矩形截面,工字形截面的腹板等。)- 根据截面弯矩和中性轴确定拉压应力;(方便下一步由正应力合成轴力)
- 切开构件,取隔离体,根据隔离体轴力平衡,非自由面取切应力(一般只有3个非自由面,其中有两个是前后轴力方向,另一个面取剪应力来平衡),然后再根据剪应力互等定理确定前后两个非自由面上剪应力方向。
而弯曲中心的确定方法见《材料力学合并文档》P252.核心就是截面上剪应力合成到某点,只有力而无力偶,该点即为弯曲中心。
重点是弯曲中心(剪切中心)的作用:非对称截面梁发生平面弯曲的条件:外力必须作用在通过弯曲中心且平行于形心主惯性平面(或与之重合)的平面内。
结构力学
单自由度结构自由振动自振频率的求解
今天复习了结构动力学基础中一个重要问题——单自由度结构体系自由振动自振频率的求解。困扰了将近一年的问题今天终于搞定了。顺便复习了科氏加速度等几个概念,具体参见《理论力学》P190.
虚功原理、虚力原理与虚位移原理辨析
根据上述资料,可知虚功原理表述为:
如果力系满足平衡方程,变形状态满足协调方程,则虚功方程(下式)成立。
然后,单独一个虚功方程只是必要条件,而不是充分条件。
由此引出一个想法:能否将虚功原理及其虚功方程(上式)加以改造,使改造后的“虚功型方程”(指:用虚功形式表示的方程)成为变形协调方程或力系平衡方程的充分必要条件呢?于是,就产生了下列两个“虚功型原理”一虚力原理和虚位移原理。
虚力原理:
在虚设力系满足平衡方程且具有任意性的前提下,如果虚力方程(下图)成立,则待检查的变形状态必满足变形协调方程。反之,在上述前提下,如果已知该变形状态满足变形协调方程,则虚力方程必成立。综合起来,在上述前提下,虚力方程是变形协调方程的充分必要条件。
虚位移原理:
在虚设变形状态满足变形协调方程并具有任意性的前提下,如果虚位移方程(下式)成立,则待检查的力系必满足平衡方程。反之,在上述前提下,如果已知该力系满足平衡方程,则虚位移方程必成立。综合起来,在上述前提下,虚位移方程是力系平衡方程的充分必要条件。
结构对称性探究
正是由于上述结论,可将奇/偶跨对称结构简化,简化的要求是与原结构等效,表现为力和变形条件。
值得注意的是,对称轴处的荷载要减半,当然最终结果加和时,对称轴处相当于加了两次,合理的。 可参考下面这两篇文章:1
2文章一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576399081
文章二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47244195
对称边界与反对称边界位移条件
最近学习了水哥ansys初级教程,其中谈到对称边界和反对称边界位移条件时时,有:
- 受对称载荷作用则对称面上的位移条件为
- 垂直于对称面的移动位移分量为零。
- 绕平行于对称面的两相互垂直的轴的转动位移分量均为零。
- 受反对称载荷作用则对称面上的位移条件为
- 平行于对称面的移动位移分量为零;
- 绕方向矢量垂直于对称面的轴的转动位移分量为零。
结构平衡-几何矩阵互伴定理
定理证明:
- 龙驭球《结构力学》下册 第14章
定理的运用,以老师留的习题为例:
上述资料是按照矩阵分析一步步来的,略显繁琐,谭启阳老师讲了另一种方法,如下面这个所示,关键就是力系平衡和变形协调!
其实,通过结构平衡-几何矩阵互伴定理可以推出结构刚度矩阵正定的,这里我以上述题目为例,验证如下:
已知:
且
证明:
现设矩阵C如下:
$$C = \left[ {\begin{array}{*{20}{c}}{\frac{{EA}}{{{l_1}}}}&0&0\\0&{\frac{{EA}}{{{l_2}}}}&0\\0&0&{\frac{{EA}}{{{l_3}}}}\end{array}} \right]$$
将方程$BX = \Delta$左右两端同左乘C,则有:
又根据$C\Delta = f$,则有:
方程两边再同左乘$A$,则有:
由于$A = {B^T}$,推出:
显然,刚度矩阵$K = {B^T}CB$,现令$C = {D^T}D$,$Q = DB$,则刚度矩阵转化为:
由于$Q$是可逆矩阵,根据线性代数知识知,$K$必为正定矩阵。
得证!
结构刚度矩阵推导的两种方法
分层法迭代过程
土力学
由于较少从事这方面研究,目前待更新!!!
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
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公式推导的两种方法
此文章写于大三下学期,目前来看,这两种方法的本质相同,第一种根据q相同求得,第二种根据Tu相同求得,但又有
故其本质相同。
钢结构基本原理
稳定性
轴心受压、受弯及压弯构件的宽厚比限值
宽厚比限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止局部失稳先于整体失稳。由此,规范采用等稳定性原则,即板件屈曲应力不小于构件屈曲应力。
同时,根据以何种状态下(例如弹性)抗力抵抗该种状态下效应即为该种状态设计,故当板件弹性屈曲应力不小于构件弹性屈曲应力,为弹性设计。
这些天(2023-10-17)恰好在学习冷弯薄壁型钢的设计,这里举例如下:
土木工程施工
土方工程
基坑支护
基坑支护包括一般基坑支护和深基坑支护。
深基坑支护方法有:
- 水泥土挡墙式支护结构:采用深层搅拌机就地将土和输入的水泥浆强行搅拌,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土柱状加固体挡墙。
- 排桩与板墙式支护结构:开挖前在基坑周围设置砼灌注桩或钢板桩,桩的排列有间隔式、双排式和连续式,桩顶设置砼连系梁或锚桩、拉杆。
- 土钉墙支护:在天然土体通过钻孔、插筋、注浆来设置土钉(亦称砂浆锚杆)并与喷射砼面板相结合,形成类似重力挡墙的土钉墙,以抵抗墙后的土压力,保持开挖面的稳定。
- 土层锚杆支护结构:在深基础立壁上钻孔,并达到一定深度,然后在孔内放入钢筋等材料,灌入泥浆或化学浆液,使其与土层结合成为抗拉(拔)力强的锚杆,将立壁土体侧压力传至稳定土层。
在实际工程中,其实上述某些方法可组合使用,例如挡土灌注桩(排桩)+土层锚杆等。